油价连涨背后——产油国意愿变迁
来源:躺平指数     时间:2023-08-14 17:24:09

图文|躺姐

对于商品来说,供需关系是定价的锚点,这句话永远都是真理。但是,影响油价的因素还有很多,最起码,从这半年多以来市场的走势看,有一个因素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,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——产油国的意愿。

现在,产油国的意愿已经从维护石油市场平衡,转向了更加实际的赚钱。我们认为,除非发生非常特殊的地缘政治事件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油价都会保持在一个相对中高位的水平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说到这里,之前就有朋友在后台问过我们,产油国的意愿不就是赚钱么?油价越高,产油国赚得越多,自然也就是对产油国越好,OPEC的成立目的也是为了抬价。

这种理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片面的,笔者也曾在去年的文章中对OPEC的目标进行过一次梳理。总的来说,产油国的组织目的是把油价的涨跌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里,他们既不希望油价太低,影响自己的收入;也不希望油价太高,这样会促使消费国去寻找原油的替代品,影响这些国家的长期收入预期。

很长时间以来,市场都是依据这样的逻辑对OPEC的一系列动作进行预判,但自疫情以来,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,产油国之间形成的决定更多是单边控制——当去年油价飙升至100美元以上时,他们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让油价下降;当去年末至今年上半年油价逐步下降时,他们却采取了非常强势的做法,减产挺价。

01持续减产只要赚钱

去年9月,在七国集团(G7)连续三天呼吁产油国增产之后,欧佩克并没有像过去一样增产,而是决定在10月份进行小幅度的减产。彼时,国际油价在90美元/桶左右,这种完全不考虑市场对价格接受程度、为了维持收入不变的强势挺价,在历史上相当罕见。

更罕见的是,从那时一直到今天,无论油价如何波动,欧佩克的行为就只有两种——要么维持产量不变,要么减产。这种行为逻辑变化的背后,有着一个关键的因素,那就是作为欧佩克头羊的沙特,对待油市控制的态度出现了变化。

今年6月,沙特罕见地在欧佩克集体决定之外,独立进行减产,目前产量差不多在950万桶/日,其最终的减产目标则是要降低到900万桶/日,上次产量这么低还要追溯到2021年上半年。

彼时,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封锁,原油的价格只维持在60美元/桶左右。但2022年促使沙特作出减产的决定的油价水平是多少呢?70美元/桶以上,不仅比2016年高出十几美元,从绝对值上看也不能算低。

“我不装了,摊牌了,我就是要赚钱!”什么为了石油的长远未来,什么为了市场的平衡,现在都不重要,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钱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略带紧迫的焦虑感,与沙特官方一直以来对外展示的形象有点反差。

归根结底,沙特需要钱,而且是很多钱。他们的焦虑感来自于石油行业未来巨大的萎缩预期,必须从根上改变沙特对于石油行业的依赖,于是,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本国的其他产业。

国有资本向来是最鲜明的风向标。依靠卖原油带来的丰厚利润,沙特公共投资基金(PIF)向来是全球规模最大最“豪横”的资本之一。但在过去两年,PIF为了完成沙特2030愿景目标,大幅度提高了本土资产比例,从过去24%提升至32%,同时将国际战略资产的份额从20%降至10%。

当然,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的佐证可以看出沙特对本国投资的旺盛热情。去年10月份,一个名为“The Line(线)”的未来城市在沙特境内动工,这个项目预估建筑成本将达到1万亿美元(最多的估算);今年1月,沙特能源部长还宣布将斥资约2700亿美元,发展本国的新能源行业。

凡此种种,今年以来沙特对于国内投资的节奏明显加快,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撑,以往为了国际市场平衡牺牲自己收益的事,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出现了。也是因此,我们需要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国际油价的波动,或许会跌,但长期在相对高位运行是大概率事件。

02长期需求预期崩盘

沙特2030愿景出台的时间是2016年,为何在7年之后突然加速呢?根本原因就是对原油预期的改变。说白了,过去觉得原油需求预期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,沙特没有那么焦虑;现在,原油的中长期需求预期已经被改变,于是他们必须要对原计划进行调整。

去年9月,沙特的国有石油公司——沙特阿美董事长阿敏·纳瑟尔在斯伦贝谢数字论坛上作了一篇主题演讲,表达了对能源行业现状的担心,呼吁增加对油气资源的投资,并作出了一旦疫情封锁全面结束,石油需求就会快速恢复增长的预测。这篇演讲还被转译成了中文,发表在了阿美亚洲公众号上,可见其重要性。

然而,全球对疫情的封锁已然结束了半年多,石油需求却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反弹。IEA最新的报告显示,全球原油需求增量在2023年预计为220万桶/日,相较之前下调了20万桶/日,并且需求的前景将持续萎靡,需求增量或将在2024年降至100万桶/日。

在整个需求增量中,来自中国的占比高达70%、印度占比也将接近20%,换句话说,除了中印两国之外的全球其他所有国家,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贡献微乎其微。这种市场状态显然并不健康,当中短期的需求预期下调已经成为事实,对油价的评估也就有了新的锚点。

受到威胁的不只是中短期,中长期的石油需求预期更是遭遇了严重的挑战。由于疫情带来的封锁行为,所有国家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和稳定,对于某一种或者几种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,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。

这种逻辑放在能源行业上,就是大幅度增加新能源和电力设备的投资,用电代替石油。

电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,优势是生产、运输和消费的全链条都可以本地化,特别是在太阳能、风力等清洁发电方式普及之后,理论上所有国家都可以不需要进口能源,只要在国内投资大量的清洁能源设施,就能实现电的自给自足;即便这个理论上的效果很难达成,逐步降低对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依赖还是可以的。

劣势,自然是由电的不可储存特性带来的。不过,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进步,以及虚拟电厂等新的解决方案出现,电在消费过程中的可预测性和可调控性大大增强,劣势正在被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逐渐消解。

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正是这个替代过程的标志性事件。以原油生产第一大国中国为例,根据中汽协的统计,今年1-7月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.1万辆和452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0%和41.7%,市场占有率达29%。

要知道,7月是传统的汽车消费淡季,今年国内整体的汽车消费比较低迷,同期乘用车消费数据是1125.9万辆,同比仅增长1%。在并不优秀的大势之下,新能源车还能卖到这个地步,除了产品全方位碾压油车之外,我们已经想不到什么别的理由。

即便是把视野放到全球,新能源对油车的替代也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。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文章,2023年1-6月,剔除普通混动车型后,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605万台,同比增长45%,预计全年销量将超过2000万台。

众所周知,交通是原油应用最大的领域,在这儿发生不可逆的能源替代,将会对原油的需求预期造成重大打击。于是,这就导致在上半年欧佩克持续减产、美国加息节奏和幅度放缓情况下,油价依然处于持续下跌的通道,市场不仅对短期油价需求悲观,对中长期的原油需求更是提不起信心来。

也是因此,我们建议在观察目前原油市场的时候,一定不要忽略这个既定的事实:全球石油的需求峰值,将在人类社会持续不断地电气化中加速到来。在石油时代的最后阶段,那些产油国绝不允许让低油价重现。

声明: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原文标题 : 油价连涨背后——产油国意愿变迁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