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曾有18座城门,其实你每天都路过
来源:腾讯网     时间:2023-08-09 18:34:41

本文预计阅读时间为7分钟 

羊城曾有十八门,

这个故事大概要从明朝说起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明朝的广州城,经历过大拓展。

原本的“宋三城”合为一体,旧城扩筑,旧时城门被拆去,而合成一个完整的城池,四面开辟8个城门,为内城门。

而后又建新南城,再增8个外城门和2个便门,便称作“羊城十八门”。

广州古城

广州城门早已没入历史的洪流中,消失的城门倒是演变成鲜活的地名。寻门之旅,要聚焦到老城区的地名之中。

环着老越秀citywalk一圈,在回溯历史的路上,心里慢慢筑起一道摸不着的城墙,框选那深邃的羊城时光。

上图红色字体标注了内外城的16城门,未特别标注的为鸡翼城的西便门和东便门,见左下角、右下角黑体小字标注“便门”。(图源:广州文广旅)

01

城北,

城墙跨上那座北山

大北门 & 小北门 

落脚在越秀公园地铁站,从大北门开始寻起。

-

经历“三城合一”,广州城北区域得以扩展。

彼时,城墙北界一言不合跨上了越秀山南麓。秀峦的灵动和自然的脉搏,跟随城垣的勾勒被纳入城区;越秀山,就这么彻底闯进了古广州城的烟火气里。

越秀公园

大北之名埋在了车来人往里。

大北市场承担了接地气,而大北立交缠绵在越秀山的英气中,霸气地贴上“全国第一座城市道路立交”的标签。

站在解放北路、盘福路交界处,这里是大北门曾所在之处,却早已不见其身影,落幕的大北门概括在路名里。

解放北路与大北立交

如今步履可向的,是那数百年的古城墙

越秀公园西门,藏在林荫之间,脑补勾勒出广州城大北门的大致线条,上山如进门

越秀公园西门,沿着镇海路一路前行

从大北向小北,从越秀公园西门到东门,镇海路一个路口到另一个路口,沿着城墙稳重的身形,一路生花。

-

广州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是广州明初地面古迹之一。该城墙是在红砂岩石的城基上,用颇为厚大的青灰色城墙砖与灰沙砌筑而成,现仅余越秀公园内1000多米的一段,是广州城垣北扩的历史遗物。

古城墙卸去防卫的任务,留下柔情,和镇海楼、观音山遗址、碑廊等互为静默的邻里,组成今天的城市风景。

走完整段镇海路,古城墙的终点,它也不是那个“小北”了。

小北门原址应于小北路、越秀北路、镇海路交界处;而今矗立在越秀公园东门的仿古“小北城门”,虽不是准确的城门位置,但亦不乏象征意义。

听说过去人们登白云山,必从小北门出

于是小北门外一段马路为登峰路

翻过了城池那座北山,

行走在古城墙之上,

看盛开在这座城的朵朵灵气。

只残存在路名里的大北小北,蓦然回首时会心生一份惋惜。

小北路

02

城东,

大小东门留下两座桥

正东门 & 小东门 

从小北路再启程,继续寻找正东门,坐一站184路公交,下车会看到东濠涌博物馆。 

挂在老广嘴边的“大东门”,便是正东门的俗称,在今中山路与越秀路交界处。

东濠涌博物馆-国内首个河涌主题博物馆

那个年代,街坊们从大东门进城,要先“过水关”。

在东濠涌博物馆内,清代广州水城图资料清晰地呈现了古代广州的山水脉络:广州北面靠山、三面环水,城西城东皆有护城河。

明朝扩建工程后,东濠涌既承担着护城河的功能,也是城东最重要的水运干道。“过水关”就是如此由来。

清代《广州府舆图》

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发展,东濠涌温柔了许多,在其雨量少的时候是这么形容它的:

“流水石桥素馨花,微风细雨古渡头”

涓涓细流在居民区深处,暑气正浓的八月,有很多街坊带着小孩在这里戏水休闲。流淌在高架之下的东濠涌,是广州水城共生的独特印记。

充满生活气息的东濠涌

大东门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,而顺着东濠涌会找到「大东门桥」,还有不远处「大东门华庭」住宅区。

这座广州历史上最早被拆除的城门,也有其他方式告诉你它曾经就在这。

藏在地名里的大东门印记

沿着东濠涌下游方向,找到大东门的“亲生弟弟”——小东门

小东门原址在丽水坊、清水濠交界处,因有永安桥横跨东濠涌,所以亦称为“永安门”。小东门虽为外城门,但也是古时“过水关”的常用枢纽。

小东门桥

永安桥在民国时期进行翻修后,改名为「小东门桥」,和大东门桥一样,所在地保留着护城河的风貌,连通两岸烟火气。

如果说,大北门小北门,如同蜿蜒在越秀山的一段城墙始末;

那么,大东门小东门,就是东之江河的水乡柔情。

山水相依,青山绿水,

皆为羊城钟灵毓秀之养分。

03

城南,

十二座城门的底气

4座内城门 & 8座外城门 

广州城南部分,由于靠近珠江水,人流量庞大,因此在整个城市发展中,可以说是牌面十足了。

“三城合一” 的整体改造,城南就设置了4个城门;而后的嘉靖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(1564—1566),广州将城扩展向江边,在宋雁翅城基础上兴建新城,把商贾云集的豪畔街等包括在内。新城又称外城,亦设置有8个城门。

清康熙《广东府舆图》(来源:《图说城市文脉——广州古今地图集》,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版)

从东到西,德政路、文明路、北京路、大南路,一条横轴线穿行,在热闹的老越秀里,找遍4个内城门的踪迹。

-小南门(定海门)

这里曾经是全广州城“最有学问”的地方。往北可通番禺学宫,往东可至广东贡院。

↑ 小南门位于如今德政路与文明路交界处

↓ 番禺学宫、广东贡院、鲁迅纪念馆

-文明门  

文明门与市一宫隔路相望,置身于喧闹的骑楼群中。

相传,以前书生们在广府学官考完试,就经过文明门,再步行青云直街,旨在取个“青云直上”的好意头。

文明路  因文明门而得名

曾经的文明门已经不在

现在的“文明门”是一条长度不足30米的小巷

-正南门  

又称大南门,位于如今北京路、大南路、文明路交界处。

正南门位于广州城的中轴线上,内外均为官府,传说外省来广州上任的官员,大都乘船抵达天字码头,再从大南门入城就职。

大南路  因大南门而得名

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一带

今天仍是广州最为热闹的地段之一

-归德门  

位于如今解放路与大德路交界处。

归德门也是所有城门中最特别的,因为此门入夜后一经关闭便不得再开。古时晚上到九点左右就开始宵禁,别的城门如有地方官员因公耽误,可以酌情开启,但归德门却没有这样的特例,官员只得绕到其它门出入,原因却没人说得清。

大德路  因归德门而得名

而后来在外城新建的“南城八门”,除了上面聊到的小东门,每一座外城门亦都有迹可循。

南城八门所在地(图源:广州日报)

04

城西,

城门故事的最后见证

正西门 

今天的城门故事,是从北谈起的;

而巡游一圈,一切结束在正西门。

是的没错,仔细阅读完上面你会猜到,街坊口中的“西门口”,也来源于正西门。牵手越秀和荔湾的西门口,说起会馋嘴最地道的老广美食。

古时的正西门,那是相当热闹。

城外农民每天挑运新鲜蔬果农产品,到城里卖,经过彩虹桥、龙当桥,入西门,络绎不绝。这里原本有许多典当铺,著名的宝生大押就位于大西门之外,是广州城的第三大当铺。

-

宝生大押旧址

而至今日,正西门留下的印记,除了西门口之名,还有你会留意到,低于道路海拔的一处断壁残垣,那是西门瓮城遗址,是明朝时期广州府城的城墙基址一角。

西门瓮城遗址

瓮城的设计是古人的智慧,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,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。西门瓮城便是从明朝建成留存至今。

俯瞰起来更为直观,两路交界的中心,就是正西门城墙和西门瓮城的区域。

西门城墙与瓮城位置示意(图源:访古游记)

据说辛亥革命以后,广州市拆城墙修马路,大部分旧城墙都遭到了破坏性的改建,而只有这西门翁城因在拆除西门过程中,被残砖废石掩埋,从而幸免于难,成为广州十八城门的最后见证者。

历史故事的发展,有时候就是有些俏皮和巧合。

从北出发,绕着思绪里重新筑起的城墙一圈,在最后见证的西门口落脚。在惋惜逝去的遗憾中,找到一点满足感,因为对脚下这座城,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驻足在每个城门故事的记忆关口,

那些我们从小叫到大的地名,

是历史留下的一抹深情。

循光逐影中,

“穿过那城门,用那深爱每个春秋的步履”。

-

资料参考:

《广州地名志》、方志广东、信息时报

编辑/ 胖虎

拍摄 / 胖虎

部分图片/ 网络

统筹 / 冷佳、海鱼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